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科普文章 > 文章正文

“自体血”促进软硬组织再生,“PRF种植”了解一下

作者:杨晓燕  来源:  时间:2023-02-21 17:16:40  阅读量:
齿有多重要,失去了才知道。但是,很多人缺牙后希望进行种植牙修复时,却因骨量不足、牙槽骨萎缩,或是因为年纪较大,成为了“疑难病例”。今天带大家了解一项“再生技术”——PRF在种植中的应用。

什么是PRF
PRF指富血小板纤维蛋白(platelet-rich fibrin),是第2代血小板浓缩制品,主要通过分离技术从患者自体血中提取出来,其中包含血小板、白细胞以及多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,在参与组织愈合和修复的过程中可起关键作用。
研究表明,PRF具有以下功能:
1、引导硬组织再生:PRF在与同种或异种移植物联合运用时,能够促进移植物在骨缺损处的修复能力。
2、引导软组织再生:PRF对于真皮层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,促进软组织重建,因此能够加速软组织创面愈合,减少瘢痕形成。
3、抗菌性:PRF内的白细胞不仅可以释放生长因子,还能够释放如丝氨酸蛋白酶、基质金属蛋白酶等蛋白酶,丝氨酸激酶可以激活血小板和淋巴细胞,使PRF拥有抗菌性能。

PRF在种植中的应用
那么在种植牙修复中,PRF到底有哪些应用呢?
1、拔牙位点保存
在缺牙的人群中,不乏因为牙齿龋坏严重或因牙周病松动严重,不得不将牙齿拔除。在临床拔牙后,我们的牙槽嵴常常出现废用性萎缩和吸收,种牙缺少充足的骨组织支撑,导致远期效果不佳。拔牙位点保留,即采取一定措施减少牙槽骨的吸收,例如,选择合适的拔牙时机、拔牙时尽量微创减少对牙槽骨的损伤、及时用软组织覆盖创口,以及用骨或骨替代材料对拔牙窝进行充填等方法。
作为一种天然的纤维蛋白基质,PRF可以替代骨移植材料,独立应用于位点保存术,也可结合骨替代材料,起到加速和增强植骨部位的骨再生能力,增强成骨的效果。有研究表明,在拔牙位点保存的术式中,运用PRF相比于自然愈合,能够增加保存的牙槽嵴高度,并且减少颊侧的骨吸收。
2、即刻种植
即刻种植,就是在拔除无法保留的牙齿时,同时植入种植体,可以缩短种植的疗程。即刻种植术中,由于拔牙窝经常比种植体的直径大,在种植体与拔牙窝的骨板之间出现空隙,因此常需要增加骨量。PRF能够增加传统引导骨再生术的效果,促进骨再生的成功率及种植体的稳定性。运用PRF有助于即刻种植,可以使种植体周围获得良好的骨结合,并且获取稳定的生物学宽度。
3、上颌窦提升
我们的上颌骨位于面中部,在鼻子外侧用手压到硬硬的地方就是上颌骨。上颌骨内是空心的,那就是上颌窦了。上颌窦其实是个空腔,正常情况下充满空气,开口于鼻腔。上颌牙齿与上颌窦仅隔着一层薄薄的骨壁,当上颌后牙缺失后,上颌窦的底壁就会下降到缺失牙原来的牙根的位置,加之牙槽嵴萎缩、上颌窦气腔化,导致上颌窦底到牙槽嵴顶的高度不足。
此时如果直接植入种植体,很容易穿透上颌窦底,从而造成一些严重并发症,比如上颌窦感染,导致种植失败。这种情况下,往往需要通过外科手术将上颌窦提高,把骨头的高度恢复起来,在此基础上植入种植体,使种植体获得足够的高度及初期稳定性,这种技术就叫“上颌窦提升术”。
根据目前的文献证据支持,PRF已经在三个方面应用于上颌窦底提升。PRF可被单独使用或与骨移植颗粒联合使用,促进上颌窦底提升中,缺损骨组织的再生修复。PRF也用于修复上颌窦黏骨膜撕裂,或关闭上颌窦侧壁开窗植骨术中的创口。
4、种植体周围炎
有学者认为,在种植体周围炎进行翻瓣清创缝合术时,使用PRF可以减少术后3和6个月后的探诊深度,增加临床附着和减少软组织的退缩。You等实验研究表明,自体骨与PRF的混合物能在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重新发生骨结合,并能有效地控制炎症。

PRG应用在种植牙上有以下优势:1、促进骨再生的成功率,促使软组织再生;2、术后恢复速度快,缩短患者无牙时间;3、取自自体血、可以避免交叉感染和排异;4、提高种植体的稳定性

哪些情况适用PRF技术
1、骨量不足/牙槽骨萎缩的患者
促进骨再生,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及种植体骨结合周期。
2、高龄种牙的患者
高龄老人自身免疫能力不强,PRF有助于增强抗感染能力,降低高龄种牙的风险。
3、前牙缺失的患者
为牙龈修复效果提供保障,种植牙更美观。
4、需要即刻种植的患者
种植体周围可获得良好的骨结合,并且获取稳定的生物学宽度。
当然,具体是否适用PRF技术,需医生评估患者口腔情况后判断。

参考文献
[1]吴岸谦,于洪强,丁鑫鑫,周延民.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口腔种植学中的应用进展[J].口腔医学,2019,39(01):71-76.
[2]孙晓琳,翟婧捷,孙悦,刘珍珍,周延民.PRF联合GBR在前牙即刻种植中的应用1例[J].口腔医学研究,2017,33(01):106-107.
[3]李贝贝,陈明.自体血小板浓缩物在口腔种植领域中的应用[J].北京口腔医学,2020,28(04):234-23

 

【文章为科普用途,非宣传目的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,医疗内容请以医生诊断为准,部分配图来源互联网开放平台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】

看过本文的网友还看过:
推荐阅读
【微信扫一扫】 挂号/缴费/查询更快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