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科普文章 > 文章正文

刷牙之前不建议将牙刷蘸湿?医生:这6点注意事项更重要

作者:杨晓燕  来源:  时间:2023-11-23 15:58:49  阅读量:
网络上长期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:刷牙时牙膏蘸水会影响刷牙效果。有人认为,牙膏蘸水后使用会产生大量泡沫,一方面会减少摩擦剂的摩擦力,另一方面则会让人误以为很快就能把牙齿刷干净,结果草草了事。这是真的吗?

刷牙前,牙刷到底要不要沾水?

刷牙是维护口腔健康的基本方法,牙膏是辅助刷牙的一种制剂,可增强刷牙的摩擦力,帮助去除食物残屑、软垢和牙菌斑,有助于消除或减轻口腔异味。有研究表明‚牙齿上的菌斑清除后8小时后就会在牙面重新形成,刷牙能使口腔内微生物减少60%,牙膏可以提高刷牙效率‚使刷牙时间减少20%~40%。

普通牙膏主要由摩擦剂、保湿剂、增稠剂、发泡剂、芳香剂、水等混合组成。其中,摩擦剂是含量最多的成分‚常用的摩擦剂有碳酸钙、焦磷酸钙、磷酸氢钙、氢氧化铝、二氧化硅、硅酸盐等,可通过摩擦作用,可帮助清洁与磨光牙面,使牙面清洁、光滑、发亮,有助于清除牙菌斑及外源性色素沉着。而水也是主要成分之一,占比约为20%~40%,主要作为溶煤、介质,起到溶解作用。

可以说,牙膏本身就含有水,蘸水后接触的水量也有限,加上我们的唾液自带水分,因此刷牙时牙膏蘸不蘸水使用都没有太大的影响。甚至于,如果唾液分泌异常,或者牙膏膏体相对黏稠,可能蘸水才是更合适的选择。想要彻底清洁口腔,科学的刷牙方法及适宜的刷牙时间才是关键。

功效型牙膏该怎么选?

除了满足基本的清洁功能外,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,还会选择一些功效性牙膏,来辅助预防和减轻某些口腔问题。当牙膏中添加上不同保健作用的制剂,就形成了功效牙膏,主要有以下几种:

1、防龋成分:比如氟化钠、单氟磷酸钠、氟化亚锡等氟化物,作用是:①促进牙齿矿化作用和补充矿物质;②减少和逆转牙釉质脱矿,并促进牙釉质再矿化;③抑制引起龋 齿的产酸细菌的代谢;此外,酪蛋白磷酸肽 (CaseinPhosphopeptides,CPP)成分也有防龋作用,可以将食物中的钙离子结合在龋齿处,减轻釉质的去矿物化,从而达到抗龋目的。

2、抑制牙菌斑与减轻牙龈炎症成分:比如PVM/MA共聚物、生育酚、生育酚乙酸酯、 尿囊素、花椒麻素、丁香酚等抗菌消炎成分及氨甲环酸等,分别具有抗炎、抗菌、止痛、抗氧化、止血等功效,添加在牙膏中可以缓解牙龈炎症状。

3、抗牙本质敏感成分:硝酸钾等可溶性钾盐主要作用在神经细胞外部,通过去极化抑制神经疼痛信号传导而减轻外部刺激带来的痛觉,锶盐类、亚锡盐类、磷硅酸钠钙、精氨酸等则通过堵塞暴露的牙本质小管口,阻隔外界刺激,减轻牙本质敏感。

4、增白成分:有焦磷酸盐,可促进牙面原有含色素成分的膜蛋白解除吸附作用,分解软化色斑;还有植酸盐类,能与唾液和牙垢成分中的金属离子络合,避免或减轻形成牙结石的状况,使牙垢脱离牙齿表面。

5、中草药成分:部分牙膏还添加了中草药成分,具有不同的功效。

汕头口腔医疗中心医生提醒,口腔健康的人建议选择普通型牙膏,牙齿有烟渍、牙黄的人可选择含有碳酸钙成分的牙膏,容易蛀牙的人可选择含氟牙膏,口臭、牙龈出血的人选择消炎抗菌类牙膏,牙齿遇到冷热会酸痛不适可选择脱敏牙膏,但需要注意的是,牙膏仅能起到辅助保健的作用,如果口腔伴有牙疼、牙龈出血、发炎、长期敏感不适的状况,应尽早就医看医生,进行对应治疗。

牙膏使用注意事项?
1、不给儿童使用成人牙膏
成人牙膏当中的成分含量可能会给儿童口腔造成伤害,甚至影响生长发育。
2、早晚牙膏用不同
白天需要进食,口腔唾液分泌多,可以清洁功能、清除异味为主;夜晚口腔干燥,易滋生细菌,可着重放在抑制细菌和杀菌上。
3、牙膏建议专人专用,不要多人共用同一管牙膏。
4、不同人群要注意特殊成分
 ①有口腔溃疡的患者,不建议使用含有月桂基硫酸钠成分的牙膏。此类成分具有刺激性,会破坏口腔的保护层,导致口腔黏膜干燥,增加口腔溃疡风险。
 ②备孕、怀孕、哺乳期妇女以及儿童不建议使用含三氯生的牙膏。三氯生属于低毒性的光谱抗菌剂,但长期接触,可干扰正常的内分泌功能,尤其是对女性性激素的影响比较显著,甚至会打破甲状腺稳态,可能造成神经发育障碍、代谢紊乱等。
 5、含有酒精的牙膏不建议购买
 长期使用会扰乱口腔微生态平衡,引发口腔疾病。
 6、切勿“滥用”牙膏
 不可涂在烫伤、割伤的伤口上,以免加重感染,造成疤痕。
 
参考文献
[1]李刚;王漪涛. 牙膏磨擦剂的清洁作用和牙齿磨损——牙膏磨擦剂对牙齿磨损和清洁效果的影响及研究进展Ⅱ [J].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, 2003, (08): 469-473.
[2]徐晓明;田应菊. 市售牙膏组成成分调查研究 [J]. 中国美容医学, 2016, 25 (06): 85-89. DOI:10.15909/j.cnki.cn61-1347/r.001210

【文章为科普用途,非宣传目的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,医疗内容请以医生诊断为准,部分配图来源互联网开放平台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】

看过本文的网友还看过:
推荐阅读
【微信扫一扫】 挂号/缴费/查询更快捷